yk header01

壓不扁的玫瑰: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

內容簡介

「壓不扁的玫瑰」曾是楊逵名作的篇名,象徵著在日本軍閥鐵蹄下的台灣人民的心。楊逵寫作此文時,正被國民黨政權囚禁在綠島監獄中,但就如原篇名〈春光關不住〉所揭示的,即使身陷囹圄,人的心靈與意志仍可超越禁錮。而楊翠的《壓不扁的玫瑰》,則是寫於兒子魏揚直面國家暴力的318運動期間。從楊逵到楊翠,從〈春光關不住〉到《壓不扁的玫瑰》,這座島嶼上的統治者幾經更迭,但不變的是台灣人民對自由的追尋與渴望,以及文學在絕望和困頓中所展現的非凡力量。

本書第一部「運動事件簿」,以日誌形式依時序記錄對318運動的觀察及反思。作為運動青年的母親和老師,楊翠凝視著摯愛的兒子與親近的學生,在這場風起雲湧的運動中如何不懈奮戰與迷惘受挫,並深刻省思了運動中被遮蔽的重要議題,諸如媒體操演與輿論生產、運動傷害與療癒、運動的多元性與異質性等。

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

內容簡介

世界依舊不公不義 所以我們閱讀楊逵

他安靜少言,靈魂卻總不安於一方。
即使氣力放盡,生活只有負數,
也必須以精神意志,將灰燼冶煉成為火種。

他是作品收入戰後國文課本的日治台灣作家第一人
他是楊逵

在東海花園度過兒時歲月的小孫女阿翠,
在記憶裡、文字中追索,
深情書寫台文史上最不乖阿公的身影。

綠島家書:沉埋二十年的楊逵心事

內容簡介
在火燒島上,在孤獨之中,楊逵在簡陋的筆記本一字一句印刻他與家人的想像的對話。  

作家楊逵1949年因發表〈和平宣言〉,短短六百多字卻換來十二年的牢獄之災,但楊逵一直未曾就他在綠島服刑的遭遇和生活有過任何埋怨或言說。我們看到的是瘦削的楊逵在營區中跑五千公尺,在獄中的新生月刊繼續寫作……。楊逵的家書是他繫獄綠島期間,寫給家人(葉陶和五個子女)卻未能寄出的信稿,他不怨天尤人,絮絮叨叨地流露一個父親對子女的關愛。對於飽嚐家變的家人,對於被迫休學的孩子,楊逵擔心一家四散,原本就貧窮的家,要如何面對生活的困境和沉重的壓力。他以溫暖的書信鼓勵、勸勉年少時就失去青春夢想的孩子,期盼他們要有樂觀的精神,攜手扶助走過這一段悲苦的日子。
  
在綠島的思想管訓中度過漫長的晨昏日月,楊逵以肥皂箱當書桌,不停地閱讀、思考、寫作。這些獄中家書原本是寫在25K的橫條筆記本上,一直等到楊逵過世一年後,才由有心人將它送交他的家人手中,這些未能寄發的信稿,沉埋二十年的楊逵心事,讓人感受到這位生命勇者陽光般溫暖的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