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逵,原名楊貴,1906年10月18日生於台南州大目降街(今台南市新化區) ,於1985年3月12日逝世。活過日本殖民、國府戒嚴的八十年歲月,懷抱「人道的社會主義」,以階級批判精神,書寫文學、參與社會運動,追求自由民主、無歧視、無壓迫的理想世界,是台灣重要的普羅文學家。
1914年,楊逵進入台南新化公學校就讀。1922年,考入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(今台南一中),並廣泛閱讀狄更斯、夏目漱石、芥川龍之介、屠格涅夫、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作家的著作,深受人道主義的影響,成為其思想的重要根基。
陳誠主席在就任的記者招待會宣佈:以人民的意志為意志,以人民的利益為利益。這是我們認為正確的。但是人民的意志是什麼呢?需要從人民心坎找出的,不能憑主觀決定。
據吾人所悉,現在國內戰亂已經臨到和平的重要關頭,台灣雖然比較任何省份安定,沒有戰、亦沒有亂,但誰都在關心著這局面的發展。究其原因,就是深恐戰亂蔓延到這塊乾淨土,使其不被捲入戰亂,好好的保持元氣,從事復興。我們相信台灣可能成為一個和平建設的示範區。
我的家鄉在台南縣新化,位於台南市到玉井鄉的途中,玉井是民國四年噍吧哖人民抗日事件的地點。
事件發生後,日本帝國主義當局動用了炮兵與武裝部隊去鎮壓。
這段時間,整個鎮上的每一家都關門閉戶,我家不僅不能例外,反而因面前的這條街正是日本炮車經過的街路,尤其緊張。
我家是老房子,門是用木板做的,門縫很大;我握著雙拳,眼睛貼在門縫上,把日本軍浩浩蕩蕩經過的情形看得很清楚。
我是民前六年生的,這時只有九歲,自然不懂得什麼,但卻留下了即深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