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台中市民起義,掃蕩貪官汙吏奸獰而爭鬥,義民四起,踴躍馳援,員林隊、彰化隊,豐原隊、埔里隊、大甲隊等,均已趕到參加戰列。這樣實情可以看出普遍人民已經不能再忍下去了。
另有消息可以相信其他各地也在陸續編隊以待,我們雖然需要集中勢力但過度集中於一據點者,在工作上有點不利,自今天起,我們必須要組織下鄉工作隊,到鄉鎮去從事宣傳,組織與訓練工作,這樣去做我們才能保持無盡的預備軍,才可以展開高度普遍工作,發揮我們的力量,我們不得安逸的想,為爭取民主與自由,我們需要保持到底,這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。我們要覺悟,這是相當艱苦而需要長久時間的工作,因此,我們需要保持並且擴大有生力量,在這個觀點,快快擴大我們的工作普遍到鄉村去是當前的急務。
以下列開幾個辦法以資參考,但這是原則,當然不得適用於一切場合,在情勢不同的情況下,是要有伸縮性的。
第一,在市民控制下的都市,隨時要從事統一工作。
我們有點弊病,就是你一黨我一派,個人的思想不得輕易改變,但,在此爭取民主與自由,在此爭取以自由無限制普選而產生自治政權這階段,除貪官汙吏奸獰惡霸之反對派以外,是可以擴大統一戰線的。在此階段,我們需要包容各界(學、工、農、商、婦女、文化各界)而且也要包容無黨派,擴大民主統一戰線。
第二,下鄉工作隊可以三人-五人為一組,分發各區,在地聯合當地智識份子,進步而有熱血的青年,開始宣傳、組織、訓練工作,進而與鄉鎮公所與警察合作,推行自由無限的選舉,產生鄉鎮區自治。
第三,在此工作第一的對象,就是鄉鎮中堅青年,以十人為一小隊,五小隊為一中隊,二中隊以上為一大隊,這可以叫做鄉民或鎮民保衛隊,而保衛隊需要準備隨時可以趕到他鄉鎮以致都市去應援,但,平時需要協助農家生產或是合作生產,以圖自食其力。
第四,第二的對象就是以鄰里或村鄉鎮為基礎地域的自衛團,這是自衛團,原則上不移動,只要自衛自己的鄰里,或是村鎮,這鄰里或村鎮需要附屬合作工作或是相互工作,以增加生產與防衛。
第五,第三就是婦女、工人、學生、教員等各界的組織,進而取得各界可以聯合起來,互相幫助、互相看顧。
這樣的切實做到,我們才能爭取勝利和確保勝利,再來就是民主自由的光明大道!
以上是台中民主鬥士眼前的急務,也是得到控制了各都市的民主鬥士都要趕快切實去做的工作。各鄉鎮的民主鬥士未曾得到都市派來的工作者的幫助,也必立刻即與都市取得聯絡,普遍地開始工作。
原載台中《自由時報》一九四七年三月九日
(按)以上原文件一九四七年三月九日台中市出版的《自由時報》,無署名,但據我所知,確係楊逵所作。那幾天我和楊每天都見面,他在台中起義群眾組織中負擔組織工作,起草這個文件有否經過集體討論通過,不得而知,但它作為一種指導性文件發布則是確定無疑的。記得當時除在報上公開發表之外,還印成單頁傳單散發。我當年離台時帶出了一份傳單,後來抄在《革命記》初稿本上,現照抄為上,連元件的文字差錯和標點都未改動。這一文件可能就是楊逵回憶錄中提到的「米上校」為減輕他的「罪證」故意毀掉的那一件。另外,楊逵還親口告訴我,八-九月《自由日報》有署名「一讀者」的《二•二七慘案真相-台灣省民之哀訴》亦為他所作。不知您在美國能找到否?我保存的簡報不全。二文均可見楊逵的思想和文字風貌。(王思翔)
陳芳明編《臺灣戰後史資料選-二二八事件專輯》(台北: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,一九九一年)
第一次發表之版本應為《自由日報》(一九四七年三月九日)版,已亡佚。